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地方特色農產品逐漸走出鄉村,步入市場。紅棗作為典型的特色農產品,成為繼蘋果之后在鄭商所上市的又一全球獨有期貨品種,為期貨市場助力特色產業發展積累了經驗,開辟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紅棗市場結構以中小型棗農、合作社和企業為主,龍頭企業較少,資源配置基本由市場決定,而且由于近年紅棗價格波動加大,紅棗企業的避險需求日益增強。上市紅棗期貨恰好能滿足產業需求,但作為特色農產品,紅棗具有區域特征顯著、產品品質特殊等特點,對上市紅棗期貨帶來了一定挑戰。
據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鄭商所曾赴新疆、河北滄州等紅棗主產銷區域實地調研近20次,對紅棗的種植、加工、銷售、消費等情況進行全面摸排,與當地政府、企業及種植戶深入交流,按期貨市場原則設計規則,最大程度貼合現貨市場實際情況,兼顧交易效率和交割便利。
其中,缺乏權威通用的質量標準,是制約紅棗行業發展和阻礙研發上市紅棗期貨的關鍵因素。紅棗國家標準于2009年發布,標準較為老舊,部分指標與現貨市場脫節,質檢技術較為落后,而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及加工企業等主體制定了各自的紅棗質量標準,難以達成一致。為了填補行業標準的缺口,完善合約規則配套制度,鄭商所開展了相關修補和創新工作。一方面,針對國家標準中與現貨市場相脫節的指標進行增補修改,使期貨標準能夠適應當前現貨市場的實際,并滿足期貨特有要求。另一方面,聯合國標起草單位與質檢機構對紅棗整套質檢規范進行了梳理,特別是解決了感官檢驗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擾動過大的問題。
市場人士認為,鄭商所運用新方法解決質檢技術難題,提高了紅棗生產端與質檢端的技術兼容性,把檢驗誤差嚴格控制在期貨交割要求之內,為紅棗期貨的順利上市和交割創造了先決條件。
市場發育滯后是制約紅棗這一特色農產品行業發展的另一關鍵原因。紅棗種植多處邊遠地區,交通不便,種植端缺乏引導,導致大量低品質紅棗充斥市場,嚴重制約了紅棗品質管理和市場規范,開展有針對性的市場培育很有必要。
據了解,鄭商所借助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力量開展市場培育工作,幫助各方主體了解紅棗期貨,樹立正確參與期貨的理念,保障紅棗期貨健康起步;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舉辦紅棗分析師培訓會,培養了一批專業的紅棗分析師,幫助會員單位及龍頭企業做好專項人才儲備,并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育方式,為產業企業及投資者提供學習交流平臺。
此外,鄭商所根據不同類型產業主體,采取不同的宣傳方式,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主要“講透規則、講夠風險”,推動其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鼓勵其與資本市場積極對接,建立“大帶小”“模式推廣”等形式,帶動優質產業客戶參與期貨市場。
鄭商所通過走訪座談、調查研究、質檢培訓等方式,克服了特色農產品研發的困難,并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有效的方式宣傳普及紅棗期貨,為特色農產品期貨更好地服務產業探索出了新路徑。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紅棗期貨仍在市場發展初期,下一步的工作還會通過產業基地建設、三業活動、分析師培訓等系列活動,帶動產業主體了解、認識、利用期貨工具,提高企業參與紅棗期貨的積極性,實現特色農產品期貨更好地服務紅棗產業。
獲取更多資訊,請點擊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2022廣州國際生態農產品食品
產業博覽會暨出口轉內銷展
2022.6.16-18
廣州·廣交會展館
THE GLOBAL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FOOD AND HEALTH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