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推動外貿企業轉內銷,通過內外標準有效對接,打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但可以為外貿企業打開發展新空間,也將進一步加速擴大內需的進程?!俺隹谵D內銷”,救急之下內含長遠發展之計。
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充分利用網上銷售、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新模式;用足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多管齊下且招招對癥,鼓勵出口產品轉內銷,幫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說起“出口轉內銷”,許多人都不陌生,20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就是“好東西”的代名詞。2008年金融危機后,也有一批企業探索轉型。今天,“出口轉內銷”再度成為熱詞,與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令外貿企業訂單減少、物流不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出口6.2萬億元,下降4.7%。勞動密集型產品受境外疫情影響更大,服裝、箱包、鞋、玩具、家具等產品出口合計下降20.3%。但出口受阻并不代表企業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內銷渠道若能打開,發展空間依然巨大。如此形勢下,政府果斷出手,全力支持“出口轉內銷”,不啻為外貿企業渡過眼前難關下了一場及時雨。
現有市場大,發展潛力更大,這是中國的獨特優勢。14億人口,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仍在迅速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旺盛的消費需求,不斷加快的消費升級,這些都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提供了市場空間。年中“618”全民消費狂歡,見證了中國強大消費潛力的“瞬間”爆發;剛剛結束的第127屆廣交會,在全天候24小時直播間里,約2.6萬家外貿企業“云端”談生意、做買賣,利用新形式實現“出口轉內銷”,說明危機之下,政府搭平臺,企業謀創新,也能贏得商機和發展空間,開辟新的消費增長點。
短期看,鼓勵“出口轉內銷”,是特殊時期破解外貿困境的必須;長期來看,則是我國打造內需為主、內外需相互促進格局的必然。大國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國內市場。中國已是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眼睛向內,深挖內需,助推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已經提上日程。疫情之下,推動外貿企業轉內銷,通過內外標準有效對接,打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但可以為外貿企業打開發展新空間,也將進一步加速擴大內需的進程?!俺隹谵D內銷”,救急之下內含長遠發展之計。
當然,外貿轉內銷,說易行難。外貿與內需市場有別,內外銷在商業模式和產品標準等方面也有巨大不同,產業鏈條對接并不容易。雖然外貿企業歷經國際市場激烈競爭考驗,產品質量一般也都很過硬,但現在已不是產品短缺的年代,國內已很少有供不應求的行業,消費者口味之“刁鉆”也大超以往,外貿企業則是國內市場上的“新兵”,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都是明擺著的現實。而要邁過這些坎兒,僅靠企業自身努力遠遠不夠。
本次出臺的《意見》之所以備受好評,正是因為其主要著眼于外貿企業轉型的困難,推出的措施針對性強,不論是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還是加強信貸保險和資金支持,提升轉內銷便利化水平,或者幫助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等,都是在為外貿企業走出困境出硬招和實招,為外貿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堅定信心和創造條件。
對外貿企業來講,“出口轉內銷”,政府支持必不可少,但能否轉成轉好,關鍵還取決于企業自身,必須在開拓國內市場、轉型升級上更努力。比如“同線同標同質”,支持企業在同一生產線上按照相同標準、相同質量要求生產既能出口又可內銷的產品。這可達成國際國內產品標準的一致,也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但未必因此生產出的產品就能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說到底,消費者不認,標準產品生產再多也沒用。外貿企業轉內銷涉及多元化布局、品牌重塑、產業鏈升級等方方面面,需要在戰略上進行持續投入,產品、價格策略、渠道等也都要根據國內情況進行相應變化,并不斷推出能精準對接消費需求又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美譽度的產品來。有這樣的作為,再依托龐大的國內市場,“出口轉內銷”,一定可以為外貿企業打開發展新空間。
獲取更多資訊,請點擊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2022廣州國際生態農產品食品
產業博覽會暨出口轉內銷展
2022.6.16-18
廣州·廣交會展館
THE GLOBAL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FOOD AND HEALTH INDUSTRY
參展請聯系
聯系人: 羅小姐
聯系人: 謝小姐
聯系人: 周小姐
聯系人: 陳小姐 |
參觀請聯系
聯 系 人: 謝經理 (Nora,Xie)
聯 系 人: 黃經理 (Flower,Huang)
觀眾部郵箱: visitors@ihe-china.com |
媒體合作請聯系
聯系人: 徐小姐 |
人民幣收款帳戶
名 稱: 廣州市億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
預訂酒店請聯系
聯系人: 謝小姐 |
廣州市億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電 話: 020-8852 1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