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產量越來越高了,排放的污染越來越少了,綠色的底色越來越亮了!”6月10日,國新辦舉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在答問時介紹,農業農村部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綠色發展擺上突出位置,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了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農膜回收率達到80%。農業發展已從過去主要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初步形成了質量興農、效益興農、綠色興農的新格局。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完善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探索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的金融、用地、用電等配套政策。培育新型市場主體,開展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推行農業污染第三方治理。
二是強化示范引領。在果菜茶優勢生產區175個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在705個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在200個縣實施秸稈處理行動。在西北100個縣開展農膜回收行動。浙江、海南、安徽整省開展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建設,全國創建80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長江經濟帶8省53個縣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優化農業科技資源布局,加強農業污染防治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集成示范應用。組建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等國家科技創新聯盟。發布重大引領性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推薦100項優質安全、節本高效、生態友好的農業主推技術。
四是強化監測評估。在全國構建了農業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布設了4萬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240個農田氮磷流失、500個農膜殘留、280個秸稈資源國控監測點,開展長期例行監測,及時掌握農業生態環境動態變化,支撐科學治污、精準治污。
五是強化考核評價。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加強對重點地區的工作指導服務。通過專項檢查、年度評估、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加強績效考核,健全工作落實與資金支持的掛鉤機制。
廖司長表示,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農業綠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資源投入仍處于高位,生態環境不欠新賬、逐步還舊賬的壓力依然很大,綠色發展長效機制還不健全,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獲取更多資訊,請點擊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2022廣州國際生態農產品食品
產業博覽會暨出口轉內銷展
2022.6.16-18
廣州·廣交會展館
THE GLOBAL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FOOD AND HEALTH INDUSTRY
參展請聯系
聯系人: 羅小姐
聯系人: 謝小姐
聯系人: 周小姐
聯系人: 陳小姐 |
參觀請聯系
聯 系 人: 謝經理 (Nora,Xie)
聯 系 人: 黃經理 (Flower,Huang)
觀眾部郵箱: visitors@ihe-china.com |
媒體合作請聯系
聯系人: 徐小姐 |
人民幣收款帳戶
名 稱: 廣州市億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
預訂酒店請聯系
聯系人: 謝小姐 |
廣州市億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電 話: 020-8852 1856 |